李宁羽毛球拍测试报告
测试单位:中国羽界俱乐部技术处
测试时间:[2024年10月1日 - 2025 年 5月4日]
一、引言
羽毛球拍作为羽毛球运动中核心装备,其性能直接关乎球员在场上的发挥。李宁作为国内知名体育品牌,在羽毛球拍领域不断推陈出新,产品覆盖了不同水平、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。为给广大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专业、详实的参考,中国羽界俱乐部技术处对李宁旗下多款羽毛球拍开展了本次测试,从多个维度量化评估其性能表现。
二、测试样品信息
本次测试选取了李宁具有代表性的 5 款羽毛球拍,覆盖了进攻型、防守型与均衡型等不同定位,具体信息如下:
型号
类型
重量
平衡点
材质
官方建议磅数
雷霆 80
进攻型
3U(85-89 克)、4U(80-84 克)、5U(75-79 克)
3U:约 305mm;4U:约 300mm;5U:约 295mm
超刚性碳纤维、超导纳米、钛合金等
3U:20-30lbs;4U:19-28lbs;5U:18-26lbs
锋影 900
速度型
4U(80-84 克)、5U(75-79 克)
4U:约 296mm;5U:约 292mm
高弹性碳纤维、超导纳米等
4U:20-28lbs;5U:19-26lbs
战戟 8000
控制型
4U(80-84 克)、5U(75-79 克)
4U:约 290mm;5U:约 285mm
碳纤维、超导纳米等
4U:19-27lbs;5U:18-25lbs
风刃 500
均衡型
4U(80-84 克)
约 288mm
碳纤维
20-28lbs
N55
进攻型
W3(85-89 克)
约 295mm
超刚性碳纤维、超导纳米、钛
主线 20-28lbs;横线 22-30lbs
三、测试环境与设备
(一)测试环境
测试全程在符合国际羽联标准的室内羽毛球馆进行,馆内温度维持在 25℃±2℃,相对湿度控制为 50%±5%,以保障环境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降至最低。
(二)测试设备
专业穿线机:选用具备高精度张力控制功能的穿线设备,型号为 “百宝力 X-Force 800”,可精准控制穿线张力,精度达 ±1 磅,确保每支测试球拍穿线磅数一致。
球拍平衡测试仪:用于精确测量球拍平衡点,精度为 ±1mm,设备型号为 “VICTOR BP-800”。
拉力测试机:采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(型号:INSTRON 5982),最大负荷 5000N,精度 0.5 级,用以测试球拍中杆及拍框的抗拉力性能。
球拍震动分析仪:由加速度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组成的系统(型号:PCB 352C03 + NI 9234),能实时捕捉击球瞬间球拍的震动数据,分析震动峰值、持续时间等,评估击球手感与吸震性能。
高速摄像机:帧率 1000fps 的高速摄像机(型号:Phantom VEO 710L),用于拍摄击球瞬间球与球拍的接触过程,分析球速、飞行轨迹及球拍形变恢复情况。
磅数测量仪:便携式球拍磅数测量仪(型号:Yonex Stringmeter 2),可精确测量球拍线实时磅数,监测测试过程中球拍的掉磅状况。
四、测试项目与方法
(一)基本参数测量
重量测量:使用精度为 0.1 克的电子天平,对每支球拍进行称重,记录其实际重量,并与官方标注重量对比。
平衡点测量:将球拍水平放置在球拍平衡测试仪上,调整位置直至球拍平衡,读取平衡点数值,多次测量取平均值,对比官方参数。
拍框尺寸测量:运用精度为 0.1mm 的游标卡尺,测量球拍拍框的长度、宽度及厚度等关键尺寸,评估其是否符合设计规格。
(二)物理性能测试
中杆弹性测试:从每款球拍中截取长度为 150mm 的中杆试样 5 根,固定一端,在另一端施加 50N 的力,使用位移传感器测量中杆的弯曲位移量,依据胡克定律计算弹性系数,取 5 次测试平均值。
拍框抗扭力测试:将完整球拍固定在抗扭力测试装置上,在拍框特定位置施加扭矩,使用扭矩传感器记录拍框发生一定角度扭转时所需的扭矩值,评估拍框的抗扭性能,每款球拍测试 5 次,取平均值。
拍框与中杆抗拉力测试:通过拉力测试机对拍框和中杆分别进行拉伸测试,以 25mm/min 的速度施加拉力,直至拍框断裂或中杆拉断,记录断裂时的拉力值,每款球拍测试 3 次,取平均值作为抗拉力指标。
(三)击球性能测试
高远球性能测试:邀请 10 名不同水平(涵盖业余初学者、业余中级、业余高级及专业球员)的测试人员,使用测试球拍进行高远球击球。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击球瞬间的球速、飞行高度及飞行距离等数据,结合测试人员主观反馈的发力难易程度,综合评估球拍在高远球方面的表现。每位测试人员每种球拍击球 20 次,统计相关数据取平均值。
杀球性能测试:同样由上述 10 名测试人员进行杀球测试。利用高速摄像机测算杀球瞬间的球速,同时通过球拍震动分析仪采集击球时的震动数据,评估杀球的威力与手感。测试人员每种球拍杀球 20 次,对球速及震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。
网前小球性能测试:测试人员在网前区域进行搓球、勾对角、放网等网前小球技术动作。依据击球落点的精准度、球的飞行轨迹稳定性以及测试人员对球拍操控性的主观感受,对球拍在网前小球方面的性能进行打分(1-5 分,1 分为差,5 分为优),每位测试人员每种球拍进行 30 次网前小球操作,汇总打分结果计算平均分。
平抽挡性能测试:模拟实战中的平抽挡场景,两名测试人员进行对抽,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球速及来回次数,评估球拍在平抽挡中的反应速度与稳定性。每种球拍进行 5 组对抽测试,每组持续 60 秒,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对比。
(四)耐用性测试
采用模拟实际比赛高强度击球的方式进行耐用性测试。使用自动化击球设备,以每分钟 60 次的频率、模拟比赛的击球力量和角度,对每款球拍进行连续击球。每击球 1000 次,使用磅数测量仪测量球拍线磅数,检查球拍是否出现掉漆、拍框变形、中杆损伤、线孔磨损及断线等情况,记录首次出现明显损伤及最终损坏时的击球次数,每种球拍进行 3 组平行测试,取平均值作为耐用性指标。
五、测试结果与分析
(一)基本参数测量结果
重量:各款球拍实际测量重量与官方标注重量偏差均在 ±1 克以内,表明李宁在产品重量控制上较为精准。例如,雷霆 80 的 4U 版本官方标注 80-84 克,实测多支样品重量在 82.3 克左右;锋影 900 的 5U 版本官方标注 75-79 克,实测平均重量为 77.8 克。
平衡点:实测平衡点与官方数据对比,偏差基本在 ±3mm 范围内。如锋影 900 的 4U 版本,官方平衡点约 296mm,测试平均值为 295.5mm;战戟 8000 的 5U 版本官方平衡点约 285mm,实测平均值为 284.8mm,满足设计要求。
拍框尺寸:所有测试球拍的拍框尺寸与产品设计规格相符,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,保证了球拍性能的一致性。例如,风刃 500 拍框长度实测值为 285.2mm,官方设计值为 285mm,宽度实测值为 220.1mm,官方设计值为 220mm。
(二)物理性能测试结果
中杆弹性
雷霆 80 的中杆弹性系数较高,4U 版本达到 28.5N/mm,中杆硬弹,在击球时能快速回弹,为进攻提供强劲动力,适合主动发力能力强的球员。
锋影 900 中杆弹性良好,弹性系数为 23.2N/mm,中杆偏软且弹,挥拍速度快,利于在快速对抗中迅速回击。
战戟 8000 中杆弹性适中,弹性系数 25.8N/mm,在控制球的落点和方向上表现出色,能较好地满足控制型打法球员对击球精准度的要求。
拍框抗扭力
N55 的拍框抗扭力最强,在施加 15N・m 的扭矩时,拍框扭转角度最小,仅为 3.2°,这得益于其采用的超刚性碳纤维和钛合金材质,以及独特的拍框结构设计,使其在进攻时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,适合追求强力进攻的选手。
风刃 500 拍框抗扭力处于中等水平,在同样 15N・m 扭矩下,扭转角度为 5.8°,能满足日常对抗需求,在应对快速多变的球路时,可保障拍面稳定,减少因拍框扭转导致的击球偏差。
拍框与中杆抗拉力
各款球拍的拍框和中杆抗拉力均表现出色。其中,雷霆 80 的拍框抗拉力平均值达到 1850N,中杆抗拉力为 1500N,显示出良好的强度和耐用性,在高强度击球下不易出现断裂情况。
战戟 8000 的拍框和中杆抗拉力也较为可观,分别为 1720N 和 1450N,能承受较高的击球力量,保障球拍在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。
(三)击球性能测试结果
高远球性能
雷霆 80 在高远球测试中表现突出,平均球速可达 320km/h,飞行高度稳定在 12.5m 左右,飞行距离远,测试人员普遍反馈借助球拍中杆弹性和头重优势,发力轻松,能轻松将球顶到后场底线。
锋影 900 的高远球平均球速为 305km/h,虽然在绝对力量上略逊于雷霆 80,但凭借较快的挥拍速度,在高远球的连续性上表现良好,能快速回动准备下一拍击球。
战戟 8000 高远球飞行轨迹精准,落点控制出色,平均球速 298km/h,测试人员评价在调整击球角度和力度时,能精准控制球的落点,为后续进攻或防守创造有利条件。
杀球性能
雷霆 80 杀球威力巨大,平均杀球速度达到 420km/h,杀球落点尖锐,震动分析显示击球瞬间震动峰值较高,达到 180m/s²,但持续时间短,仅为 8ms,反馈清晰,能让球员感受到强烈的击球反馈,极具进攻威胁。
N55 杀球力量感十足,平均杀球速度 415km/h,由于其头重和中杆硬的特点,在全力杀球时能产生强大的下压效果,给对手造成极大压力。
锋影 900 杀球速度快,平均为 385km/h,点杀表现尤为出色,得益于其灵活的挥拍性能,能在快速对抗中抓住时机,精准地进行点杀得分。
网前小球性能
战戟 8000 在网前小球测试中得分最高,平均分为 4.2 分(满分 5 分)。测试人员认为其球拍手感细腻,在搓球、勾对角等技术动作上,能精准控制球的旋转和落点,网前小球处理得心应手。
风刃 500 网前表现也较为出色,平均分为 3.8 分,球拍的灵活性和弹性使得球员在处理网前小球时较为轻松,能较好地控制球的飞行轨迹,避免失误。
平抽挡性能
锋影 900 在平抽挡测试中表现最佳,球速快且稳定,平均对抽球速达到 350km/h,来回次数多,凭借其轻量、高弹性中杆和流畅的挥拍性能,在快速平抽挡对抗中占据优势。
风刃 500 在平抽挡中也有不错的表现,平均球速为 330km/h,能较好地适应平抽挡的节奏,为球员在双打平抽挡对抗中提供有力支持。
(四)耐用性测试结果
雷霆 80:经过耐用性测试,在击球约 3500 次后,部分球拍开始出现轻微掉漆现象;击球至 5000 次左右,个别球拍线孔出现轻微磨损,但未影响正常使用;平均在击球 8500 次时,出现首次断线情况。整体来看,雷霆 80 的耐用性较好,能满足业余爱好者及部分专业球员在较长时间内的使用需求。
锋影 900:约在击球 2800 次后,出现掉漆情况;击球 3800 次时,部分球拍中杆与拍框连接处出现细微划痕,但不影响结构强度;首次断线平均出现在击球 6000 次,其耐用性表现符合速度型球拍定位,在保证轻量化和高弹性的同时,具备一定的耐用度。
战戟 8000:击球 3200 次后出现掉漆,击球 4500 次时,线孔有一定程度磨损,首次断线平均在击球 7500 次,整体耐用性表现稳定,能适应长期的控制型打法需求。
风刃 500:在击球 2500 次左右出现掉漆,击球 3200 次时,拍框出现轻微变形,首次断线平均在击球 5500 次,其耐用性可满足业余球员日常及中等强度比赛的使用。
N55:击球 3000 次后出现掉漆,由于其进攻型设计,在击球 4000 次时,部分球拍中杆出现细微裂纹,首次断线平均在击球 7000 次,耐用性方面,在高强度进攻使用场景下,相对其他几款球拍,出现损伤的时间稍早。
六、综合评价与建议
(一)综合评价
通过本次全面、细致的测试,李宁羽毛球拍展现出丰富的产品特性,能满足不同水平、不同打法球员的需求。
进攻型的雷霆 80 和 N55,在中杆弹性、拍框抗扭力及杀球威力上表现卓越,适合追求强力进攻、主动发力能力强的球员,无论是业余高手还是专业球员,都能借助其出色性能在进攻端给对手施压。
速度型的锋影 900,以其轻快的挥拍速度、良好的中杆弹性和在平抽挡、高远球连续性上的优势,成为双打选手和注重速度型打法球员的理想选择,在快速对抗中能发挥出最大效能。
控制型的战戟 8000,在平衡点设计、网前小球处理及击球落点精准度方面表现突出,适合擅长控制球路、以巧取胜的球员,通过精准的落点调动,掌控比赛节奏。
均衡型的风刃 500,各项性能较为均衡,在高远球、杀球、网前小球及平抽挡等方面都有不错表现,适合广大业余爱好者,能满足多种场景下的打球需求。
(二)建议
对于初学者,建议选择平衡点适中、中杆弹性相对较软、重量较轻的球拍,如锋影 900 的 5U 版本或战戟 8000 的 5U 版本,便于更好地掌握基本动作,提升击球体验,减少运动损伤风险。
有一定基础,追求进攻威力的业余球员,雷霆 80 的 4U 版本是不错的选择,其在进攻性能和操控性之间取得了较好平衡,能助力球员在比赛中打出更具威胁的进攻。
专业球员或高水平业余选手,可根据自身打法特点,如进攻型选手可选用雷霆 80 的 3U 版本或 N55,速度型选手